新闻资讯

桌椅凳从唐宋哪个时期才案逐渐发展而来?

2020-03-17 19:05

桌椅凳:桌的形制大约是在唐宋时期才从几案逐渐发展而来的,在此之前亦有发现类似于桌的形制、高脚的几案。桌属于高脚家具,一般都是和椅或者凳配套使用的。在明清时期的高脚家具中,有些桌和案形制很相似,一般认为桌比案略小,并且桌的面板长宽比例一般不超过2:1,并且腿足安装在面板的四角处。
 
我们在唐代佚名《宫乐图》中可以看到一张大长方桌,四面有十位仕女围坐。五代时期顾闳中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长桌和方桌,已经是使用夹头榫的牙板或牙条,桌腿之间有了横枨,通常为正面一条侧面两条。与其配套出现的椅面则矮于桌面。宋代时桌已经出现了束腰、马蹄、蹼足、云头足、莲花托等装饰手法,结构上还有罗锅枨、矮老、霸王枨、托泥等新部件。
 
我们在赵佶的《听琴图》中,可以看到专门用于弹琴使用的琴桌,造型颇为雅致。椅的出现较桌早,主要在于其结构上有供入依靠的设计,最早一些带围栏可依凭的坐具都可以被称为“椅子”,尽管有研究者认为椅应该出现于汉灵帝时期,前身是汉代由北方传入的胡床,但唐代中期以后,椅的使用才逐渐增多,并且从床的形制中分离出来。
 
简而言之,有靠背的被称为“椅”,无靠背的被称为“床”。我们同样在顾闳中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中可以看到椅,一种小型的给宾客使用的不带脚踏,一种体量较大的给韩熙载坐的有脚踏。还的有与椅有同样功能的坐具是凳,凳最早的名称是胡床的别名杌凳,  还有另外一种类似于凳的家具是用采上床踩踏的脚凳。凳专指无靠背、无扶手的坐具。从两汉到唐代,凳的使用都比较普遍,唐代时高脚家具的发展使凳变得形制更多样起来。前文中谈到唐代佚名的  等《宮乐图》中这些宫女围坐的就是带花纹、垂流苏的月牙形杌凳,在周眆的《挥扇仕女图》中可以看到被描绘的更加细致。
 
我们在宋代苏汉臣的《秋庭戏婴图》中,可以看到黑漆彩绘的圆墩状的凳,四周开有七个圆形的洞,托泥下还有小龟脚,精美华丽。在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中还可以看到店铺中都是各式各样的桌凳和桌椅,形制都比较简单,普遍使用的都是侧腳和收分的结构。明清时期的有方桌、圆桌、半桌、酒桌、琴桌、棋桌、供桌等;椅有太师椅、、圈椅、官帽椅、靠背椅、玫瑰椅、禅椅、围椅、六方椅、轿椅等;凳有方凳、春凳、梅花凳、圆凳、八足圆凳、圆鼓坐凳、直棂式坐墩、条凳、脚凳等。

CLOSE

点击这里联系我们

点击这里联系我们

联系热线

13928003755
13802672435
返回顶部